第八十六章 标志
“学士为陛下辅弼,更是弘文阁表率,不知这辽东行在的意思是……” 一帮弘文阁行走的年轻牲口都蹲孔颖达那里,等着孔老头给指点指点,实在是没搞明白皇帝突然下了个“中旨”过来,说是要筹办一个学宫,什么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传旨的內常侍也口风紧,给钱也只说“大老爷不日回京验收”,但这个不日到底是什么时候日,却没讲清楚。 不管是御史中丞还是中书舍人,如今都得跑来弘文阁混饭票,才能蹭公家食堂提供的鸡腿红烧肉。京城居行大不易,皇帝老子搞的弘文阁瞧着没个正形,可比较起来,好歹也是能直接拍皇帝马屁的地方不是? 再说了,混京城的谁没点前瞻性,万一皇帝老子嗝屁,新上台的老板,不也得重用弘文阁的老畜生? 作为靠着地区白糖专营专卖发家致富的孔颖达是不缺钱的,如今混入弘文阁,他明知道就是个低配秘书监,但还是乐此不疲地做着这个官。 大家都是狗,何不做一条吃肉最多的老狗呢? “陛下要办学宫,那就办好了。民部礼部又不是缺钱,早些筹备,也免得将来陛下问责。弘文阁是作甚用场的?不就是为陛下分忧么?” “这……外朝掏钱,怕是有人不服啊。” “不服怎么了?国朝鼎定天下三十年,不服的还少了么?打一通板子,治一个大不敬;再不服,杀几个嗓门大的,治一个谋大逆。西域南疆,都是缺人,既要为国分忧,那就且行且珍惜。” “学士深谋远虑,学生佩服。”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份内尔。” 弘文阁所在是个高台,诸学士都有专门的办公衙门,因为敞亮通风,又用了玻璃,原本旧年逼仄的衙署,如今也是相当的惬意。 待年轻人退去之后,孔颖达却是眼神不快,种种地将手中的茶杯砸在茶碟上,瓷器碰撞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却也没有让孔颖达有任何不适。内心的怒火,已经掩盖了一切。 “魔都妖孽不知道剪除,竟是打起了这等主意!” 若是以前,孔颖达必定阳奉阴违,可惜当今皇帝权柄极盛,“一统中原”的威势,让孔颖达连引入奥援的机会都没有。就算有,能够跟皇帝扳手腕的巨头,又不会为了那点“道统之争”,前来帮他撑腰。 房谋杜断长孙尉迟,都是各自守着那点事业,死忠皇帝谈不上,但忠于任事还是合格的。皇帝削减“相权”,但又没到刻薄寡恩的地步,又怎可能出现贞观名臣扯旗造反的游戏。 数十年科举,就算矮子堆里挑高个,十年出一批英才,贞观朝也该出两批英才可以挥霍。 可万万没想到皇帝虚晃一枪,《五年模拟三年高考》的解释权看不上了?这是干什么?兴办学宫?办个什么学宫?这是大争之世? 孔颖达是想不明白的,但是,他也没有胆量去“抗旨不尊”,此时的情况,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十年前“卖直”可以混个“魏玄成第二”名声,现在,除了被发配,最好的结果就是丢官回家种地。 就算再恶心,也要把李皇帝交待的事情办好。这就是弘文阁的作用,至于名义上组建弘文阁的那个胖子,在孔颖达看来,他只是命好。硬要挑一个人性上的优点,大约就是胖的还算可爱,至少不辣眼睛,不是死胖子…… 至于孔颖达相当不爽的“魔都妖孽”,看在开元通宝的份上,捏着鼻子当没看见都已经二十年了,还多差这几年? 一把白糖吃三代,在孔颖达看来,张德只要不造反不狂喷先贤,那有什么“不拘小节”的事情,都可以睁一眼闭一眼。这十好几年,老兄弟老伙计,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连前几年幽州厮混的盗马贼刘弘基,深怕得罪张德,夜里做梦都是“小张公长小张公短”,堂堂国朝公爵,都混成了这个鸟样,他孔颖达又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最多心理阴暗一点,指着皇帝来玩一把“天子一怒”,干死武汉那帮工农贱人,但真个自己公开说要弄死武汉土鳖,他孔颖达是不情愿的。 更何况,张德也不是什么好鸟,国朝勋贵出身犀利的不在少数,典型就是平阳公主的儿子,那又怎样?若非柴绍这个当老子的跪的快,柴令武必死无疑。 混到如今,柴家就是个屁…… 至于张德手上有多少血债,别人不清楚,吃粽子蘸白糖的孔祭酒,能不知道吗? “人屠”武安君跟张德比起来,简直就是悲天悯人之圣贤。 “哈,这京城倒是热闹,要办个甚么学宫。” 收到了弘文阁盖章的公文,老张看完之后,就把公文扔给了幕僚们看。 “使君,这是甚么意思?怎地还要借调武汉官吏的?还点名要了曹夫子家李大郎,还有这几个,眼下都忙得很,哪里脱得开身。” “怕甚么,给官身作甚不去?混个七品八品的博士,回来就能做个县令。这是给武汉的福利,别人想要还要不来呢。” 张德说罢,也是相当的无所谓,“也不知道皇帝又生了甚么想法,不过皇帝能开学宫,于我武汉也是大有裨益。这也算是‘在野遗才’一朝翻身不是?” “武汉官吏入京,倒也不是不好,只是京城贤达,多是瞧不起咱们这些野路子。若是去了,怕是受排挤啊。” “只要不是非死即伤,被人酸两句怕什么?怕被人酸,直接砸钱砸到他们闭嘴不就行了?不是会骂人吗?一百贯换他骂自家婆姨,两百贯换他骂娘,五百贯换他骂爹。一千贯扔过去,他连祖宗都能骂。” “……” 观察好粗暴哦。 然而武汉官吏跑去京城,还真就只有这种玩法。拼什么家学什么渊源什么传承,那都是狗屁。别人一句“奇技淫巧”“上等匠人”,你半点脾气都没有。 工程师跟政客斗心眼,这不是闹么。 现在工程师手上有俩糟钱,政客又是个见钱眼开豁出去的,你说这玩法该如何玩? 道理明明白白放在那里,就看自己舍不舍得脸皮,外加舍不得舍得开元通宝。 皇帝老子要从武汉请老乡到京城见见世面的消息传的满天飞,琢磨自己这辈子也没啥机会去首都的老铁,顿时就忙活开来,准备争取一下入选名单。 除了弘文阁点名要的几个,剩下的主要靠江汉观察使府及府内直属单位推荐,一时间推荐信“一封难求”,价钱一度炒到一封信两千贯。 寻常小吏哪有这个财力,但武汉小吏背后形成的“家族”,凑两千贯送“顶梁柱”跑京城“镀金”,那是眉头都不皱一下。 再说了,那可是皇帝老子亲自说要办的学宫,这含金量,那能少么?两千贯换个机会,不亏,绝对不亏。 府内闹的沸沸扬扬,大小官吏都在躁动,然而老张却淡定的很。不管李董有啥想法,反正武汉官吏进京,这个事情不仅仅是人事调动,更是一个昭示。 它说明,武汉的模式,武汉的学问,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央核心。 钦定的,怕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