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六 四节 钱谦益的幸福生活
黄衣女子听了这话,倒也产生了几分好奇,俯下身子看了一眼姬庆文带来的绸缎,说道:“还真的是织造衙门的东西啊,似乎比之前的还要好些。行了,库房里绸缎差不多要用尽了,我们就收下吧。劳烦这两位,将绸缎挑到那边去,自然有人接应。” 说着那黄衣女便一指东边的一座小屋。 “不对啊!”姬庆文脱口而出道,“听姑娘的意思,是不是先前见过我苏州织造出产的绸缎?” 那黄衣女嘴角任性地一扬:“你是过来拜见我家先生的?还是过来审案子的?我家先生就在内院等你们,你们爱见不见,不见就请回去吧。问这么多话做什么?” 姬庆文穿越过来做了这一年多的“富二代”,别的没学会,就养成了一肚子纨绔气,见这黄衣女说话这样刻薄,顿时有些火气,开口刚骂了一个“你”字,却被李岩扯住了袖口。 只听李岩低声说道:“姬兄,今日我们是有求于人,可不能在这里发作啊。我们稍安勿躁,还是先进去看看再说、看看再说。” 姬庆文知道李岩是一番好意,便使劲将未出口的话咽了回去,带着满肚子的气,跟在那黄衣女的身后,进了钱府的内院。 钱府内院却是一片园林,规格形制竟同苏州织造衙门相似——然而织造衙门的那座园林,是历任不知多少代织造提督挖空心思才建设起来的;钱谦益一个书生,便能有这样一座毫不逊色的园林,又可见其富有到何种程度了。 众人在内院小径之中兜兜转转走了颇有一番功夫,终于来到一座亭阁之前。 于是黄衣女让姬庆文和李岩在此处稍后,自己又跑进阁楼通报去了,过不半晌,却听阁楼之中传来呵斥声:“姬大人来了,还需要什么通报?快请,快请!” 这呵斥声极为响亮,响亮到似乎并不是在训斥咫尺之遥的的侍女,而仿佛是故意说给姬庆文和李岩听的。 姬庆文城府不深,听了这话,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可他身后的李岩却是绝顶聪明、心有九窍之人,一下就从钱谦益这略显做作的语调之中听出几分异样,悄悄提醒了姬庆文一句:“姬兄,这个钱谦益,你要小心应对。” 姬庆文闻言,心中又是一紧,赶紧整理了一下衣冠,小心翼翼地迈步往阁楼里走去。 没想到钱谦益却极为热情,已是迎出阁楼,先向姬庆文深深一揖,又满脸堆笑道:“原来是织造提督姬大人来了。本该是钱某先去拜望你的,今日却竟是大人先来寒舍探问,钱某真是失礼了……失礼了……” 这两天,姬庆文从柳如是的描述、李岩的推测、在苏州和常熟的见闻、来到尚湖的感受中,已然默认钱谦益应该是个孤傲书生才对,却不料他态度居然这样谦恭。 于是姬庆文带着几分好奇,抬眼仔仔细细地打量起钱谦益来:只见他四十来岁的样子,面容甚是清朗,颔下留着三捋被梳理得根根分明的胡须,身穿浆洗得一尘不染的湖蓝色绸袍,头发则被梳理得一丝不苟并用儒巾扎起发髻来。 这样的做派打扮,怎么看怎么都是一个儒学大宗师,让姬庆文实在是没法在钱谦益身上产生什么反感和恶意。 钱谦益见姬庆文一个劲地往自己身上打量,忽然一笑道:“钱某又失礼了,来,这里不是说话地方,请大人这边走。” 说着,钱谦益便领着姬庆文、李岩来到自己的小阁之中。 只见这小阁之内装饰极为朴素,不但没有日常读书人用以附庸风雅的瓷器书画,就连楹联牌匾都没有一块,倒是四面墙中有三面都靠着从地面一直顶住天花板的书架,书架上则摆满了各色书籍。 李岩是个识货的,随便扫视了一眼书架,便瞧见了不少古籍善本,便笑道:“钱先生这里的书恐怕比朝廷文渊阁里收藏得还多些。别的不说,光这本唐雕版刻本的《竹书纪年》,应该就是海内孤本了吧?” 这马屁拍得正到好处,惹得钱谦益抚掌笑道:“这位先生果然是目光如炬。要说这部《竹书纪年》还是我从襄阳一位名士手里求来的呢!当初他死活不肯,后来过了三年,他老父亲过世,想要请我为他写一篇《墓志铭》。钱某见是机会,便答应他不单为其草拟,更将这篇《墓志铭》亲笔手书,只是要用这本《竹书纪年》来换。那位名士是至孝之人,这才将这本书忍痛割爱给我。” 李岩听得入神,待钱谦益说完,这才说道:“这位名士用这本《竹书纪年》换钱受之先生一篇亲笔的《墓志铭》,也不算亏啊!” 这话又说得钱谦益高兴,笑着请姬庆文和李岩坐下,又命那黄衣丫头给三人沏茶过来。 过不片刻,那黄衣女便托了个茶盆,飘飘然走了上来,在钱谦益、姬庆文和李岩面前各放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姬庆文见了这茶,立即惊呼起来:“玻璃杯?你这里怎么会有玻璃杯?” 要知道,玻璃制品在现代是常见的物件,超市里面十块八块就能买上一个;可要放到古代,这可是无价之宝,有银子也未必能够买得到。 姬庆文穿越过来之后,虽然出生在富豪之家,玻璃杯却一次都没见过,而这位钱谦益先生,竟能一次拿出三个来! 怪不得姬庆文要感慨感叹了。 钱谦益听了姬庆文的话,倒也是一愣,随即笑道:“不愧是织造提督大人,皇上跟前说得上话的。这几个杯子,是我从一个洋人传教士那里买来的,寻常人还当是镂空雕刻的水晶杯呢。可水晶杯再怎么打磨,又哪会有这样光滑剔透?” 说着,钱谦益便又伸手道:“钱某光顾着显宝了,让茶都等着凉了。来来,诸位请用茶。这茶叶是今年的雨前新茶,茶水也是去年雪水融化了以后淀下的,两位请尝尝这味道合不合口味?” 姬庆文见了,含笑点头算是谢过,低头朝那玻璃茶杯之中望去,只见这一汪清茶实在是与众不同—— 幼嫩的茶叶经过精心烘炒,在恰到好处的水温浸泡下自然地舒展开来,宛若水中仙子翩翩起舞;碧绿的茶水毫无杂质,从容蒸腾起沁人心脾的水汽,正应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绝句。 姬庆文忍不住小心翼翼地抿了口茶水咽下,一股暖流刹那间从食道贯穿而下又迅速融遍全身,五脏六腑都好似被洗涤过一般——就连他这样从不讲究饮茶之道的俗人也顿时感到这茶的好处。 所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姬庆文喝了这样的好茶,居然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对钱谦益说道:“在下一个后生晚辈,同钱先生又是素不相识,先生何必如此厚待于我?” 钱谦益道:“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而已。况且闻道之先后,也并非是以年龄之老幼划分。姬大人到任苏州织造之后,在职分之外,替苏州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钱某也是极为佩服的。更何况……” “更何况什么?”姬庆文追问道。 “更何况姬大人乃是孙承宗老督师的高徒,属我东林同党。又是皇上钦差。于公于私,姬大人都应是钱某的上宾啊!”说着,钱谦益又做了个“请”的手势道,“来,来,请用茶,请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