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明末有钱人在线阅读 - 第二〇八节 辞旧迎新

第二〇八节 辞旧迎新

    第二天便是小年夜。

    苏州织造衙门福利坊里张灯结彩、高朋满座,一片欢声笑语。六百多织工及家属、五百乡勇团练将士齐聚一堂,除了吃喝说笑之外,便是点名拿钱。

    姬庆文这次有意清空库银,所以分钱也是好大手笔,每个织工二百两银子,相当于多给了织工两年的工资,按照后世的算法,便是多发了二十四薪。

    这么一大笔钱入袋,织工们自然是心花怒放,拿了钱都忍不住夸赞姬庆文能赚会花,乃是赵公元帅(赵公明,财神爷)下凡。

    至于那五百乡勇团练军士,还没有从陈文昭阵亡的悲痛之中走出来,拿了银子固然欣喜,却也没有到得意忘形的地步。

    就这样,这一千多人在福利坊里吃喝、喧哗、吵闹到半夜,直闹到惊动了巡城的苏州知府寇慎,众人这才悻悻散了。

    此后几天,姬庆文同李岩一道,在苏州府、松江府的各种衙门里乱窜,前前后后花掉一万两银子,用来疏通各处关节。

    本来就自视甚高的李岩经过京师一行,让他看到那些自称“宁折不弯”、“不吃嗟来之食”的东林党人们,拿起姬庆文的真金白银来比谁都快,对眼下大明朝廷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因此李岩在与姬庆文一起在各处衙门走动之时,口中虽然漂亮话说个不停,可心中却对这些读着圣贤书走上仕途的官员们充满了蔑视和不屑,而他们在金银这些俗物面前轻易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更让李岩替他们感到惋惜和怜悯。

    就这样,转眼便是除夕佳节。

    现在在织造衙门里的姬庆文、李岩、李元胤、黄得功等人都是背井离乡之客,家乡都远在千里之外,没法同亲朋好友一同欢度春节。

    于是姬庆文便去苏州城里有名的得月楼,选最好最贵的菜定了一大桌酒席,又让李岩带着新婚妻子、黄得功带着自己老娘、李元胤独自一人,并自己这边的杏儿、小多子,一同在织造衙门里聚会过节。

    柳如是本是扬州人士,现在被赦免了贱籍,本来应当可以回家过年,顺便同全族老小共同庆贺一下这件天大的喜事。

    然而柳如是却选择了留在苏州,继续陪伴在姬庆文——自己这个夫君身边。

    姬庆文对此虽然高兴,却还有些于心不忍,便说道:“这是你回复清白之身的第一个春节,理应回家看看父亲、母亲的。我这边你还怕没了伺候的人吗?你就尽管放心回家去好了。”

    柳如是却摇头拒绝道:“不用了。不怕夫君瞧不起我,越到这种逢年过节的时候,青楼里面便越是繁忙,我已经五六年没有回家了,在家里过年是何等样的感受,我也早就忘了……”

    姬庆文听她话中带着几分凄惨的语气,便赶忙打趣道:“那你今后可要再将这种感受熟悉起来了,这里不就是你的家吗?你在这里过年,不就是在家里过年吗?”

    柳如是听了这话,心中一阵感动,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姬庆文见她这样一幅模样,心中说不出的爱怜,伸手便将柳如是抱在怀中,半推半就地拉进卧房,便又是好一番云雨。

    也多亏柳如是留在了织造衙门之内,从除夕到元宵,众人聚在一起饮酒作乐之时,柳如是总要露上一手——或吹箫、或抚琴、或琵琶、或吟咏,一天显露一样绝技,样样有模有样,演了十几天竟没有一天重复的。

    众人欣赏之余,终于知道柳如是被誉为“秦淮八艳”之首,可绝不浪得虚名。

    而姬庆文却另有一番感慨:后世里那些所谓明星,唱歌五音不全、演戏面如僵尸、主持生搬硬套,只凭着一张父母——或者是整容医生——给的好皮囊,便能大把大把地赚钱,这恐怕可以称作是“卖身不卖艺”了。反观柳如是,她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诗词歌赋、无所不通,以处子之身,名动金陵,引得富家子弟一掷千金仅为买其一笑——这才是真正的卖艺不卖身啊!

    就这样好好休息了十几天,京师一战积累下的疲惫终于被姬庆文驱散了个干净。

    他招来李元胤,想要询问新设的松江府市舶司提举沈良佐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到达苏州。

    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元胤消息极为灵通,出门转了一圈,便带回情报来,说是沈良佐原定过完元宵节的正月十八日从京师出发,现在京杭大运河正在枯水期,恐怕难以承载大吨位的船舶,因此南下北上的官员、客商等害怕所乘的船舶在运河里帆船,就只能从陆路南下。

    而走陆路,从京师到苏州,至少也要走十天,再加上沈良佐同驻守江南的官员们疏通疏通,到达松江府的时候,至少也得是二月初了。

    因此姬庆文盘算了一番,觉得时间还有的是,便点起所部五百“明武军”将士,捧着陈文昭等几个浙江籍阵亡兵士的骨灰,便往浙江义乌而去。

    这些人虽是在同满洲皇太极的交手之时阵亡的,但说到底却是姬庆文将他们从义乌带走的,因此姬庆文便想自己出钱购买风水宝地,将这些阵亡将士风光大葬在一起。

    却不料义乌这地方宗族观念重得很,各家各户听闻又本族子弟为国捐躯,倒也没有对姬庆文多说什么,而是派人将骨灰取回,安葬在家族墓地之中,又设下灵位放在祠堂之内,供子孙后代瞻仰崇拜。

    也幸亏对这些阵亡将士,姬庆文专门请旨替他们追封了至少是千总的官职,因此这些牌位特意将职衔写出来,倒也颇有几分派头。

    这其中,只有陈文昭是孓然一身,并没有陈氏宗族过来接受骨灰。

    姬庆文觉得奇怪,便让李元胤去打听打听,这才知道陈文昭几个叔叔伯伯都是戚家军兵勇,早年间便在战斗中牺牲了,没有留下陈文昭的叔伯兄弟。而陈文昭本人的父母也早已过世,只有两个姐姐活在世上,却都已嫁做人妇,不再是陈家人了。因此随着陈文昭的阵亡,义乌陈氏一门便已然落到了端门绝户的境地。

    姬庆文听到这样的消息不甚感慨,这才意识到陈文昭在主持招募这五百乡勇团练之时,特意说明家中独子不招入队的缘故了。

    于是姬庆文便同李岩商量了一下,也不再多此一举购买什么风水宝地了,而是干脆在陈文昭生前经营的那座矿山里修建陵墓,来安葬这位替大明朝廷出生入死的将军。

    矿上的矿工们,都是老“戚家军”阵亡将士的子弟,被陈文昭收拢在身边开矿谋生。

    因此他们视陈文昭有如父兄,听说他死了,自然是异常悲痛,含泪将他安葬在矿山之中,便向姬庆文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明武军”,就等着有朝一日全军奉旨北伐,好同满洲鞑子一场血战,将鳌拜这厮生擒活捉,也好给陈文昭报仇雪恨。

    这些矿工都是义乌本地人,身上又都流淌了老“戚家军”的血脉,乃是再好不过的兵员了,他们同仇敌忾,姬庆文按理是应当将其收在麾下的。

    然而姬庆文是答应过陈文昭,要好好照顾这些矿工的,不忍这些人在枪林弹雨之中断送了性命,只能咬牙坚持着让他们先在义乌替陈文昭守孝一年,等一年之后再作商议。

    于是姬庆文特意留下两万两白银供这些人花销,又在县城之外摆了三天的摊子,按照陈文昭生前的法子、按照戚继光当年的规矩,精中选精、优中选优地挑选了四百个人,这才返回苏州。

    回到苏州之后,他又按照在义乌的标准,选了一百多精兵,这才终于凑满了一千人的队伍,便由自己亲自牵头,由黄得功教习武艺、孟洪教习射击、李岩教习文字,慢慢让这新招募的五百将士逐渐成为合格的“明武军”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