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春江水暖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落幕,一份份文件签署,下发,一时间举国上下尽皆欢腾。 日子总算有了盼头,黎明的曙光终于照澈大地,冬天的这点儿寒冷也被驱逐散去。 学校里面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为其他。只为多年的压制,这压力骤去,所有人都为之一轻,长出一口浊气,然后就是想着怎么弥补过去被压抑的思想。 一时间思想界,学术界,反正全社会都沸腾了起来。 大家都喜笑颜开,各自忙活着。 张晓东自然也不例外。他不可能也没有心思去掺合学校的事情,他要忙活的是自己的事情。 首先,四处房产落实了下来,就该要物尽其用,没有理由闲置在那儿。 原先计划春节过后再装修的,那是他没有想到西河办事这么快捷,提前办理好了一切。 张晓东把西河和段德超召集过来,三个人用了两天时间把四个地方都现场考察了一遍,做到了心中有数。 张晓东给西河和段德超又安排了一个任务,找人重新装修四处房产,这让西河心中一喜,莫非张晓东又要留下他? 谁也不会想着背井离乡远走他乡,若能留在家乡,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尤其是西河这种人,他很清楚自己的长短,他在这儿是土皇帝,可离开了,不只是一切从头再来,而且还会有吃不尽的苦头艰辛等待着自己。 两人欢天喜地的,可张晓东并没有那么乐观。 国内的匠人们几乎都荒废了手艺,而且这种成规模的商业装修,怕是很难找到人来做。 当然,张晓东对这个时代不了解,一切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尝试,然后总结,再前进。说不定就有人有团队呢? 西河和段德超兴冲冲的去了,张晓东动手开始构思四个地方要分别做什么,怎么定位的问题。 这事儿放在以前张晓东做不了,可眼下,张晓东来到都城也快一年的时间,对都城多少也了解了,哪儿居住的是什么人,有些什么机构等。 张晓东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要做就做最大最强,否则都对不起自己多出来的记忆。 都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为其他,就因为这儿是都城,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际大舞台,一切都要优越于其他地方。 这四块地盘,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不错,不说将来,就现在也不是偏僻之所在。 四个地方,最小的一块地儿,占地面积也在五千平以上,这还只是地面的算上上面的,都能做成很大的商场。 商场,张晓东要做的就是商场,不是过去的供销社,他要以未来的眼光来规划这些地方。 当然,他心中想着要和供销社竞争,但不能做得太明显,因为现在并不能说明市场经济已经形成,更不能说明私营经济能够横行无忌。 一切都还在摸索,还在探讨,道长且阻,还得小心谨慎从事。 最小的那块地方弄成一个电子产品零售和批发市场。 这一块产品供货张晓东不着急,本身梁金超就是做这个的,他们早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 当然,张晓东不会只做单一的产品和品牌,他已经第一时间打电话和梁金超沟通过,让梁金超想尽各种办法,把一切能够弄到的电子电器都给自己弄过来。 他还提出了给一些产品和厂家做全权代理,长期合作的构想。 当然,张晓东不可能把一切都交给梁金超来做,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是不可取的。 张晓东不是懒惰的人,他一边和梁金超沟通,一边也给孙宇航下了死任务,组建一支销售公关团队,花多大代价都要做。 这很关键,孙宇航过去那边可不仅仅是盯着麻福财,他就是先锋队,是开路先锋。 孙宇航这人很聪明,也有能力,他学历不高,但胜在聪明,而且善于学习,这也是张晓东喜欢并重用他的原因。 另外一个地方,做成纯纯的服装批发零售集散地,针对整个北方市场,市场前景广阔。 第三个地方,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那一处,张晓东要做成最大的百货商场。 真正的超级市场,一切货物都应有尽有,一样的批发零售并举。 最后一块地方,张晓东预留下来,等市场成熟以后,他准备把那儿做成一个自行车销售市场,然后还有摩托车,今后的汽车等等。 当然,这一块现在张晓东还玩不起,目前只是规划,想法。 具体还得一块一块的慢慢做,首先把电子电器市场做起来,慢慢扩大,然后服装鞋帽市场,这两块前期都有涉及,手底下有人有资源,现在可以尝试着做起来,其他两块,还得花一些时间去准备,同时也等候市场的真正成熟。 自己无所谓去做那个先行者,第一个吃螃蟹的固然光荣,但风险同样很大。 作为过来人,张晓东自然知道,这个世道,权势和金钱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两条腿走路才是长久之道,也是做强做大的唯一通道。 至于风险,张晓东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够把握好那个度,否则真就白活了。 金钱帝国的缔造,张晓东有把握,无须担心,在权势方面,他也早有准备。 沈春生沈家是最佳选择,不需要太多准备,就能水到渠成,这是现成的而且他有把握促成两家共赢的局面。 他还有一条路可走。 西河现在在都城活出人样了,同时也接触到了一些权势子弟,这些人当中有能力的不下少数,大可一起发财,互相照顾互相依托。 原先是时机不到,张晓东只让西河联系着,现在春江水暖,这些人必然蠢蠢欲动,自己也是时候浮出水面来了。 西河能够混成这样,背后依靠的就是张晓东,张晓东走出幕后的大好时机到了。 刚好,这一段时间沈春生从靖水回来了,在这种时候,政治方面的人物,有条件有机会,谁不来都城,只能说明他没有嗅觉。 张晓东准备拜访沈家和那几个有潜力又稳重的子弟,条件和时机都成熟了,只等张晓东从容安排,一一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