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寂寞时候最适合思考
张晓东安静的在家等候了两天,这两天张晓东出奇的冷静了下来,什么都不干,就安心的在家把玩家中的古董,静下心来研究研究古董,然后放飞梦想,憧憬一下未来。 他先前很着急,把话都和储明生教授说了,褚教授也是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更清楚张晓东话中所担心的事,一旦真的出现那样的情况,那将会是灭顶之灾,对于张晓东来说。 储明生自然不会在这件事上不用心,不尽力。 张晓东接下来只能是等待,安心的等待。 这个时候,任何人都得以大局为重,任何时候都得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主。这时候,没有什么大小事,尤其投机倒把这四个字,威力无穷,那可真是具有摧城拔寨的无上威能。 一切,就看上面领导们的态度,和对这件事的看法。 张晓东心中其实并不惊慌,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了,算算时间,想想前世,够了。 如果这次真的就这么过去了,那也是命,自己该做的做了,能做的也做了。未来的生活不成问题了。 看看眼前的这些文物古董,再加上那些四合院,知足了。 未来不管怎样,排行榜上后面总会出现他的名字的。 这短短的两年时间,他很轻松的赚取到了前世一辈子挣不到,甚至全国很多人没有办法拥有的财富。 况且,就算眼下真的把这儿的一切都没收了,也无所谓,未来,自己还有机会卷土重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三天的时候,储明生找人传来了话,“沈老同意见你,你做好准备!” 张晓东这几天想通了很多东西,对一切开始淡然处之。 去见沈老,他谨守各种规矩,但对自己的事说起来可是云淡风轻的,不再在乎或者看中那个唯一的结果。 “一切以法律为依据,谨守法律法规!”张晓东跟诚挚的对沈老说。“我绝对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 此刻的张晓东,还是看样子,守着自己的本心过日子,得到的是我的,我守着,失去的。不是我的东西。绝不强求,绝不勉强。 沈老又大致问了张晓东一些问题,和看法构想。 这次张晓东学乖了,自己就算是拥有未来的记忆,面对沈老这样的人物,也是不够看的,自己那点儿学识和见识,在他们面前班门弄斧逗算不上,所以,很多东西,其实他们都看得很长远,并且要从大局出发。张晓东的回答再也不会扯远了,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回答,然后等候沈老开口。 沈老最后才把张晓东的事情提出来说了说,“专心做好你的事情,不要动那些歪脑筋!” 张晓东知道,一切大局都在人家的掌控之中,收放自如。 沈老一切都安排好了,让下面的区政府出面和张晓东搞一个仪式,手底下的百货商场挂靠在下属单位,再加上港商的身份,一切都不是问题。 有了上面的安排,张晓东很快和政府那边对接好,把一切手续都办好。 这时候,一九七九年已经过去大半年,社会上对“投机倒把”的打击手段日趋严重,层出不穷,而与此同时,很多皮包公司应运而生,更多的公司随着皮包涌进南边的特区。 张晓东却很郑重的告诉自己手底下的所有人,东方百货绝对不会是皮包公司。扎根于都城,为都城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奉献。 西梅说到做到,还真的没有再出现在四合院。整整十五天过去了,张晓东也不再理会外界事物,一切事情都交给下面人去做。 随着东方百货的不断发展,顾客的不断增多,东方百货成了一些人生活中的日常,不可缺少的部分之后,原先的招工困难等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张晓东知道,这时候,全国形势大致如此,很多人都认为私营个体经济不是主流,甚至是非法的门路,做不得长久,所以私营经济这时候招人确实是个困难的事儿,别说高层管理人员,就算下面的普通工人,同样遭人唾弃。 但不管怎样,一切都是向前的,发展的,经过不断努力,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经济愿意选择进入张晓东的手下。 通过这些日子的努力,总算把高层管理人员基本配齐,然后让他们开始遴选中层管理人员,最终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有效的垂直管理体系。 当然,张晓东说是不管,但人事和财会,都要经过他的点头和签字才能最终生效。 没有西梅的日子,张晓东过得闲散,恬静。 每天就泡在文物堆里面,到点儿了自己做饭自己吃,唱唱歌,写写字。早上起来打两趟拳,完全过起了隐居的田园般的生活。 每天段德超过来汇报工作的时候,顺带着给他带来一些生活用品,日子倒也过得优哉游哉。 这样的独处,除了怡然自得,更加适合一个人思考。 思考未来和过去,还有当下。 思考时局,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思考人生百年。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私营经济的发现之路曲折而且艰难,社会地位也不高。但这几年同样是很多未来的大鳄们厚积薄发的大好时机,也是造就未来最多的中产阶级的大好时机。 张晓东不打算再大规模的投入到商业里面去,尤其全国各地铺摊子,明显不是好时机。 张晓东打算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做好眼下的百货商场上,做成品牌和口碑,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南边儿,全力发展在南边的服装厂和建筑工程公司。 这两家公司做强做大,扎根下来,才有利于以后发展和扩张。 他不想再每天担惊受怕的,花那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和无所谓的事情周旋。 这两块将会是目前几年的重点和全部,也是未来的柱石。 与此同时,他还打算在这几年,就利用这两个公司的发展,来养出一支科研队伍。 对,他要养一支属于自己的科研队伍,未来需要这样的人才。 但目前只是构思,等时机成熟了,能够招揽到人才的时候,他必然要做这件事。 有了这些,未来他能够走得更加从容,也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