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劫信
说时迟,那时快,三人两马瞬间分开。又一匹的战马倒地,而那名辽兵挨了一刀,也捂着胸口坐在地上。 “杀了这杂碎!”为首的宋人朝着三名已经站起的同伴令道,然后马不停蹄地向前面的那名辽兵追去。此时他们只剩这匹战马,截杀那名辽兵的希望便全落在这名首领的身上。 “娘的契丹狗!老子剐了你!”三名宋人的探子显然还带有一些草莽气息,他们一边骂着,一边围向那名受了重伤的辽兵。 战斗算不得轻松,却也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受伤的辽兵在垂死挣扎之下,着实费了三人些许工夫,甚至在这名辽兵临死之际,还出刀伤了一名暗探,不过他终究是强弩之末,无力再给对方造成更大的麻烦。 残阳如血,正当三人准备收拾一下战场之时,南方突然传来一声火枪的枪响。 “曹老大怎么回事?距离萧干大军这么近,用了火枪岂不是要惊动他们?”一名探子皱眉道。 “不知道,大约是点子太硬,曹当家他不得已而为之吧。你也看到了,这名契丹狗临死还要咬人一口,他们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另一人指指地上那名辽兵的尸体,猜测道。 “咱们快去接应一下曹老大,他可别让辽兵缀上了才好!” 众人点点头,提刀沿着道路向前寻去。 不多时,前方马蹄声响起。三人伏于路侧,见来者正是他们小组的头目曹正,才从路边跃出迎了上去。 “刚才听到了火铳的响声,大哥干掉那厮了没有?”见曹正跳下马来,一人急切地问道。 “自然是干掉了。只是那厮也上功夫了得,我追上之后与他缠斗了一里有余,用刀居然奈何不了他。眼见便要进入辽军的警戒范围,无奈之下我才用火铳将其干下马去,补刀杀死。” 曹正一边说着,一边拉马招呼三人朝路旁的密林行去:“大家快隐蔽!辽军的游骑已经注意到了这边的声响,他们肯定会向这边巡查。唉!大毛一会你抓紧去通知情报组,让他们速将今日情况向涿州汇报。” 名唤大毛的探子答应一声,四人一马便隐没于路东的一片树林之中。 …… 夕阳沉入西边的连山之下,唯余一抹晚霞正费力地对抗着黑夜的侵蚀。 经过一天的急行军,萧干终于命令大家休息吃饭。营帐并未搭起,因为所有的辽军皆知,一会还要连夜进发,争取尽早赶到涿州城下。 若稳若无的饮烟升起,连绵二三里的辽军营地一片安详,每一名辽兵都在享受着这难得的休息时光,无人大声说话喧闹。突然,与这种安静氛围不相和的是,一队十人左右的骑兵一边大喊着让前面同僚让开道路,一边向萧干的中军位置冲去。 这种形式的情报传送在军中几乎每天都有,因此一众辽军士兵也并觉得奇怪。他们纷纷让开道路,然后便又坐下休息,等待着出发的命令再次传下。 不过今日的休息时间似乎较长,一个个的辽兵吃过晚饭,又坐了两刻钟的时间,出发的命令还未下来。有的辽兵开展起来舒展筋骨,准备着继续行军。 便在此时,又一队的骑兵疾驰而过,方向却是奔向北方。紧接着萧干的命令终于下来。不过,出乎所有辽军士兵意料的是,此次的命令并非继续行军,而是扎营夜宿。 当然意外归意外,能够得到一晚的休息时间,对于底层的辽军士卒来说,心中还是暗自高兴的。他们只道是长官体谅他们的辛苦,今晚破例让他们休息。 事实自然并非如此。萧干之所以令大军就地扎营过夜,却是因为他的谨慎多疑。先前负责大军周边警戒的游骑,发现不远之处有异响发出,他们立即赶到声源之地,沿着血迹很快发现路边的草丛之中有一具尸体。经过细心查看这具尸体的细节,他们发现死者乃是自家皮室军的兄弟。 情况有异,他们接着扩大搜索范围,果然又在北边两里之处发现了另外一名皮室军的尸体和几匹或死或伤的战马。 情况很快报到了萧干那里,萧干脸色沉重起来:两名皇室直属的皮室军出现在自己大军附近,其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向自己传递皇室的信息。可萧太后等人会有什么消息传给自己?难道是金人有异动?可远拦子的消息在传给萧太后等人之时,也会同时传给自己。 萧干狐疑不定起来。两名向自己传递信息的皮室军被杀,显然是有人想阻断自己与燕京的联系。他知道宋人的探子一直尾随在自己大军附近,听那响声应该是火器所发,而宋人最擅长火器,想来两名皮室军应为宋军探子所杀,可他们为什么要冒险截杀死这两名皮室军?难道燕京发生了对北辽极为不利的巨变? 萧干不难判断出这点。可他却根本想不到燕京会被宋人势力偷袭得手。几次与宋军交战,他十分了解宋人的 作战方式,那些胆小如鼠的宋军将领,是没人愿意冒险突进的。那么如果是燕京有急,压力一定是来自金人,宋金如今结为联盟,宋人拼死拦阻来自燕京的消息也说得过去。 只是对燕京可能出现的危机萧干也判断不出能到什么程度。他是决对不相信金人能在短短的一天之内便能兵临城下,最大的可能还是他们已经出兵,正冲着燕京而来。 当然,这些只是向坏处想的猜测,两名皮室军也许只是来催促自己加快进攻的步伐。萧干认定此时要做的首先是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再决定是进是退。此地离燕京也不过一天的路程,立即派出轻骑小队回去,最晚明日午时便能回来,这些时间他还是能等得起的。 于是萧干命令全军扎营休息,明日再作打算。 …… 入夜,涿州城内经过一天的喧嚣备战之后,稍显平静了一些。不过这种平静也只存在于表面之上,若是去往府衙一看,里面仍是一副忙碌的场景。毕竟两军对战不是儿戏,大宋的一众将领还没有昏聩到凡事听天由命的地步。他们正在商议着城防的各种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