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声望大震
大雪过后的一个月,厚厚的积雪融化殆尽,河流解封,大河之水声势浩荡,水流急湍的向东奔腾而去,随着大河之水向东的还有各国的商贾。 被大雪围困在秦国两月有余,这些商贾也是有些思乡,大雪解封之后,皆满载秦国货物沿秦国皇帝开放的驰道东出函谷、武关。 本来被困这么久,商贾必然会是满目愁容才对,但是这批商贾不仅不带一丝愁色,反而路上并走之时皆喜笑颜开,互相谈论回到自己地界如何销售自己的货物。 但是路途之上,讨论最多的自然还是皇帝扶苏。 “你这次回到齐地之后,日后还会来秦么?” 一位魏地的商人跟一起同行的齐地商人问了一句。 “当然会来,秦国皇帝仁义啊!我们这趟本会亏得好几年可能都缓不过来,现在呢?秦国皇帝在这两月对我等极尽安抚,不仅将来秦时的各种关税等退给我等,回去时亦不必缴纳关税,这么大的一笔钱,足以弥补我等的亏损,哈哈,看我的车子,满载而归啊!” 这位齐地商人眉目之间那种喜悦是丝毫掩盖不住的,不仅是他,整个驰道上现在最多的便是商人的车马,哪个不是嘴角带笑,谈论起来声音洪亮。 这位齐地商人回答完魏地商人的话,赶紧扭头问道:”哎,你问我这话,你是以后不打算来秦交易了么?“ “怎么会,如今秦国皇帝新政,放开商贾交易,这么大的赚钱之地,傻子才不来。而且秦国皇帝只不过秦地的铁、酒等物不能由我们买卖,倒是少赚很多,秦地的酒烈啊!” 听到魏地商人的话,齐地商人也感叹道:“是呀,秦国虽然不似往日那般强烈抑制商贾,但是盐铁酒水皆买卖受限,还好粮食的买卖秦国未加限制,倒也能挣上不少钱。” “哎,你说,这位秦国皇帝往日不是跟着齐国儒生淳于越学习儒家之道么,儒家向来轻视我等商人,这次看秦国皇帝行事风格果决雷厉,丝毫不拖泥带水,而且十分看重商人,这让我有些费解。” 听到他的话魏地商人嗤笑道:“你也不看这位皇帝是在什么环境下长大的,秦国呀!曾经还被始皇帝遣到北郡监军,你们齐地那群只会嚷嚷,真到事情来了,却拿不出什么办法的儒生,哪似扶苏公子!” 说着说着,这位商人当年大家尊称扶苏的叫法都说出来了,似乎在这人心中,扶苏公子四个字比起秦国皇帝四个字更能体现自己对扶苏的尊敬。 听到魏地商人说自己齐地儒生那些缺点,不仅不生气,没有那种别人诋毁自己家乡的气愤,反而跟着点了点头,可见这位商人在齐地没少受了不待见。 就这样在这群人回到各自的家乡之后,免不了被其他商人来买卖东西时问道此次的亏损,都想看看这些人亏损了多少,来心底取笑一下。 这些人便将扶苏如何免除他们关税,如何给予各项优惠政策跟这些人说出,这些想看笑话的人自然不信这些商人说的话,认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不说出亏耗的钱财,便装模作样的恭喜了几句,也开始互相打听到底是不是真的。 谁知一打听之下,秦国皇帝扶苏领皇后、秦国太子以及一众秦国高官与灾民同吃饭食的事情也开始被传开,这件事直接冲破这个时代人思想的禁锢。 这件事的影响丝毫不亚与陈胜、吴广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 各国贵族皆对此事嗤之以鼻,认为作为国家统治之人,竟然与灾民同食,在谈论之中,表现出对扶苏的歧视,认为秦国依旧是那个未曾开化的野蛮之地,没有一丝贵族的高贵优雅。 但是各国的民众可不如贵族般这么认为,他们皆西望关中之地,丝毫不掩饰心中的那种佩服之意,心底不禁生出了一种若是未曾战乱四起,还在秦国治下,相信这位仁义皇帝必然也会善待自己这些六国民众吧。 扶苏的声望因为这些商贾的传播,在六国迅速上升,民众在谈论起如今各地诸侯时,皆偷偷的低声说一句:皆不如秦帝。 扶苏此时对于自己在六国民众心中的印象倒是自己还不知道,他如今正忙着让纸张在秦国流通,正全力关注此事,准备拟诏,让秦国全境文书皆由秦纸替代,等日后造纸业发展起来,再施行民间也全部用亲自记录、书写。 此时的六国之中,矛盾开始紧张的并非项籍跟楚怀王,也并非田齐跟楚国,而是张耳、陈馀这两位曾经的刎颈之交! 当年张耳因责备陈馀不肯救赵以及追问张黡、陈泽的下落,陈馀告知张耳:张黡、陈泽带领五千人马先尝试着攻打秦军,结果全军覆没,没有一人幸免。而张耳对此不信,陈馀就解下印信,推给张耳,张耳佩带了陈馀的大印,接收了他的部下。两人便因此生隙。 陈馀独自和他部下亲信几百人到黄河边的湖泽中打鱼捕猎,越想越气愤,如今诸侯联军在渑池一战受挫之后,便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国家,张耳愈加受到赵王歇的看重。 因为张耳掌赵国兵马大权,赵王歇十分担心张耳取自己而自立,各事皆问于张耳,如今张耳才是赵地权势最大的人。 这自然引起了在南皮陈馀的不满,自己对赵国亦有大功,如今联军回来之后,不仅不将自己召回信都,共治赵国,皆故意将自己遗忘。 跟历史上因为张耳封王、陈馀封侯的原因直接导致张耳、陈馀大战的原因不同,这次的矛盾还在不断积累,未曾到达兵戈相见的地步,陈馀整日在南皮征兵练兵。 而此时的刘季在病情恢复之后,由萧何整顿政事,也开始厉兵秣马,恢复元气。 整个天下在开春之后,皆开始紧张的恢复生产,招兵买马! 而南海郡的因为历史上听到秦国灭亡,病情加重而亡并未发生,反而因为秦国的蒸蒸日上,其病情也开始好转。